季節(jié)交替,忽冷忽熱最容易引起感冒,而隨著嬰幼兒的生長發(fā)育,寶寶6個月以后從母體內獲得免疫力逐漸減弱和消失,和外界環(huán)境逐漸接觸增多,患感冒的機率也大大增加。這時候就需要媽媽們更加細心的呵護寶寶,寶寶的衣服要注意防風御寒,并隨著氣溫變化加減衣服。春季寶寶在戶外的活動量加大,活動中穿得過多容易出汗,一遇冷風會導致感冒,因此,外出活動時著衣以進行一般活動不出汗為標準。天氣變化多端,乍暖還寒,這樣潮濕溫暖的天氣讓人很容易生病,特別是抵抗力較弱的寶寶們,感冒、手足口病、腹瀉、濕疹等各種疾病是最常見的。那么恒鼎汽車輪轂單元給大家講講該如何預防春季易發(fā)癥及保護寶寶。
①鼻子: 在春季小寶貝的鼻子要保護好,因為致敏物質隨呼吸進入人體,產生過敏反應,可出現(xiàn)鼻癢、流涕、噴嚏、鼻塞等過敏性鼻炎的癥狀?!〈杭練夂蚋稍锒囡L,應保護好嬰幼兒的口腔、鼻腔的濕潤清潔,預防上呼吸道感染。在每次喂奶的間隔時間應喂些溫開水,以達到清潔口腔,補充水分的作用,鼻腔有分泌物時,應即時用棉簽蘸點蘇打水清洗干凈。室內保持通風,做好居家衛(wèi)生清潔,多曬被褥防治螨蟲滋生。家長應避免寶寶與塵土、螨蟲、真菌、動物皮毛、羽毛等過敏原接觸。一大早醒來時先幫鼻子戴口罩約5分鐘左右,然后喝杯熱水這些小方法都能有效地減少鼻子過敏發(fā)作。
除此,媽媽應從小指導寶寶用冷水洗臉,使皮膚經常受到刺激,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(huán),保持鼻腔通氣。
②手腳:流行性感冒是帶有病毒的飛沫侵入呼吸道,進而進入鼻咽、呼吸道等所造成的呼吸道感染。通常是突然發(fā)生的,每年的10月到春季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。手足口病是嬰幼兒常見傳染病,由腸道病毒引起,夏秋季多發(fā),以5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。臨床上以發(fā)熱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出現(xiàn)皮疹、潰瘍等表現(xiàn)為主,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腫、無菌性腦膜腦炎等致命性并發(fā)癥。
預防工作:
保暖 冬去春來,當孩子受涼、過食、過勞或驚恐之后,身體抵抗力降低,病毒和細菌會乘虛而入。因此,家長應該在乍暖乍寒的春季給寶寶做好保暖工作。特別注意手腳的保暖,即使是在室內玩耍時也不要讓寶寶光腳在地上跑。給寶寶穿上小棉襪,帶上小手套,小手小腳暖和了,才能保證一身溫暖,抵御寒冷,防病保健康。
在傳染病流行季節(jié),家長盡量不要帶嬰幼兒去人群密集的場所。出門最好給寶寶帶上口罩,降低受感染的機會。出門回來、飯前便后要勤洗手,經常讓孩子用淡鹽水漱口,清潔口腔。注意個人和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。對寶寶的衣物和被褥等必須勤洗勤曬,保持室內空氣新鮮。一旦發(fā)現(xiàn)寶寶有發(fā)燒、有皮疹等癥狀,盡快到正規(guī)醫(yī)院就診。寶寶患病后應暫停去幼兒園和學校,避免傳染給他人,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。
③肚子、腸胃:春季病毒細菌滋生,寶寶的腸胃也會變得異常敏感。寶寶飲食不當或者受到病毒感染的話,很容易就會出現(xiàn)拉肚子的癥狀。而腸胃敏感的寶寶也很容易在春天發(fā)生過敏癥狀。另外,如果保暖不小心,小肚肚著涼,很容易引起春季腹痛、腹瀉。如果寶寶是因為小肚肚著涼而引致腹瀉、感冒。那么家長就應該做好寶寶小肚肚的保暖工作了。腹部的保暖,建議家長給寶寶戴個棉肚兜,既能維護寶寶胃腸道的功能,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吸收,又能防止肚子因受涼而引起的腹痛、腹瀉等癥狀。 食物講究衛(wèi)生, 飲食不規(guī)律,或者不注意清潔衛(wèi)生,很容易招致胃腸道感染。注重寶寶的飲食衛(wèi)生,不要讓孩子直接吃生的或剛從冰箱中取出的食物,玩具與食具定期煮沸消毒。哺乳期的家長更要當心寶寶的飲食衛(wèi)生,給寶寶喂奶前最好用溫開水洗凈乳頭,奶瓶和奶嘴等食具都要及時清洗干凈并消毒。為了提高寶寶的免疫力,家長們可以給寶寶多吃甘味食物滋補脾胃。
最后說到小寶貝的屁屁,因為寶貝們的小屁屁經常接觸糞便尿液,尿布空氣不易通暢春天里容易細菌繁殖,容易引起濕疹、尋麻疹等皮膚病,因此應勤換尿布,別讓小屁屁悶太久了,小小紅屁屁。在春季氣溫多變的季節(jié)寶寶們更需要細心護理。